close

一、 口絲蟲病
本病由飄遊口絲蟲(Ichthyobodo necatrix)所引起,易發生於春、秋季水溫在15至25℃時,大量寄生於體表時造成粘液分泌增加,形成乳白色附著物,又稱白雲病。 病魚常呈現行動遲緩,群聚於池塘角落不動,似昏睡狀,故又稱昏睡病;鰓部大量寄生時,增生的粘液阻礙鰓的氣體交換功能,魚只常呼吸困難窒息死亡。 可使用福馬林(formalin)或孔雀綠(malachite green)或食鹽藥浴處理。

二、 粘液孢子蟲病
金魚的粘液孢子蟲主要寄生於鰓部,病因有碘泡蟲(myxobo--lus)及單極蟲(thelohanelus)兩種,碘泡蟲的囊胞常會於鰓絲上形成腫瘤狀附著物,數量多時會將鰓蓋頂開無法閉合,又稱鰓腫病,單極蟲的囊胞較小,不會形成肉眼可見的腫瘤物,但數量多時會妨礙呼吸功能。 粘液孢子蟲一般不會造成魚隻死亡,但常會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引起爛鰓病。 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,發現魚病時,只有淘汰,消毒魚池,以免病情擴大漫延。

三、 白點病
本病病原是白點蟲(Ichthyo phthirius multililiis)所引起,易發生於早春、晚秋或梅雨季節水溫變異時,病魚體表、鰭、眼、鰓任何部位,可見許多0.5-1mm的微細小白點,常造成組織潰爛,並發爛尾或爛鰓病造成死亡,處理時可使用甲基藍(Methylene blue),孔雀綠等藥浴7-10天。
四、 寄生性纖毛蟲病
原蟲類纖毛蟲除白點蟲外,尚有許多種固著性或移動性的纖毛蟲會寄生於魚隻的體表及鰓,少量寄生時並不影響魚隻的健康,但於水質環境不良或魚只受到緊迫時,常會使病原大量滋生,刺激魚隻的體表或鰓部,造成粘液增生等病變。 這些纖毛蟲主要種類有斜管蟲(Chilodonella)、車輪蟲(Tricho dina)、鐘形蟲(Epistylis)及舌杯蟲(Apisoma)等,多發生於池塘飼養的金魚,水族箱飼養的金魚較少發生大量寄生。 可使用福馬林、孔雀綠、甲基藍及食鹽來處理。

五、 三代蟲病
本病病原是由三代蟲(Gyrodactylus),常寄生於體表,亦可寄生於鰓部,固著器上的鉤爪會刺激組織,造成粘液分泌增加及損傷,引起潰爛發炎。 感染魚只常呈現不安,於水面跳躍或摩擦魚體等症狀,可使用三氯松(Trichlorfon)等有機磷類藥物控制。

六、 指環蟲病
本病病因是由指環蟲(Dactylogyrus),主要寄生於鰓部,大量寄生時會刺激鰓組織,造成粘液分泌增加、鰓上皮細胞增生粘著,影響呼吸功能。 可使用三氯松等藥物控制。
七、 異形吸蟲病
本病之病原異形吸蟲(Centrocestus)主要是以囊蚴寄生於金魚的鰓組織上,造成鰓組織增生粘著,嚴重時影響呼吸功能,病魚常於水面漂游喘息。 異型吸蟲的傳染需經過中間寄主,淡水貝類為第一中間寄主,魚類為二中間寄生,水禽鳥類才為終末寄主。 尚無有效藥物可治療,只能以捕殺貝類等中間寄主來控制傳染途徑。

八、 魚蚤病
魚蚤(Argulus)為甲殼類寄生蟲,寄生於魚隻的體表,蟲體成盾形,褐色或墨綠色,成蟲大小約5-10mm,以吸食魚體的血液為生,被寄生的魚只常會有不安,跳躍或摩擦魚體,企圖抖掉寄生蟲等症狀,魚蚤在吸附魚體所形成的傷口,常被二次性病原侵入感染,造成紅腫出血或潰爛,治 療時可以用三氯松等來控制。

九、 箭蟲病
箭蟲(Lernaea)只有雌性成蟲會寄生,寄生時蟲體經常**後,頭部穿入寄主的皮膚內形成錨狀頭角固著於組織內,故又稱錨蟲(Anchrow worms),蟲體則延長露出寄主體外,呈筒狀,似針插於魚體,又稱針蟲。 成熟蟲體的尾端常附著一對卵囊,內數百隻蟲卵。 被寄生的魚只常感到不安消瘦,寄主部份組織紅腫發炎壞死,常會有二次性病原的感染。 三氯松等有機磷製劑只能殺死幼蟲,對寄生的成蟲無效,成蟲只能用Diflubenzuron這一類的藥殺滅。

十、 立鱗病
又稱松果病或鬆塔病,病魚鱗片腫脹立起如松果狀,發病原因尚不很清楚,可能與病菌的感染、毒素的影響或免疫反應等有關,治療十分困難,利用鹽浴配合抗生素等的投予略有幫助。

十一、 爛鰓病
爛鰓病的原因很多,環境水質的刺激,寄生蟲的感染與細菌的侵襲感染等皆會造成鰓組織的病變,鰓組織可能只有局部潰爛壞死,或全面性的腫脹增生,嚴重時病魚的食慾喪失,呼吸困難,死亡率極高。 治療時需找出確實病因,並配合水質環境的改善,才能有效控制,並儘量避免大量換水,移動或下重藥等緊迫的傷害,以免病情加重。
十二、 爛尾病
或稱爛鰭病,多半因為先有寄生蟲的寄生或物理性傷害,造成體表魚鰭等組織受損,柱狀菌等二次病原侵入感染,造成魚鰭組織潰爛缺損,治療時若有寄生蟲的感染,需先處理寄生蟲,再配合抗生素或抗菌劑等控制細菌性的感染。

十三、 紅斑病
本病是由產氣單胞菌(Aeromorus hydrophila)所引起,為一種條件性病原菌,普遍存在於水中。 水質惡化、缺氧、密飼、水溫劇變及運輸緊迫等各種環境水質不良 因素是本病爆發的誘因,病魚常有菌血症並隨伴著出血症狀,或腹水、腫脹、立鱗等症狀,近幾年來已有抗藥性的強毒菌株出現,感染魚只常有高死亡率。 治療時需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劑等配合水質環境改善。

十四、 潰瘍病
或稱寄孔病,與產氣單細胞或柱狀菌等的感染有關係,多半因為魚隻的體表因捕撈運輸或寄生蟲的寄生等造成傷口,再隆起潮紅,接著魚鱗脫落,露出潰瘍傷口,有時可深入肌肉層甚至露出內臟或骨殼,病變部除潰爛壞死的組織外,常伴隨有水黴菌或鐘形蟲等感染。 常發生於低水溫期,有時候夏季水溫回升後可自然痊癒,治療時可局部消毒傷口,並配合抗生素的給予。

十五、 水黴病
水黴病又稱复棉病或水生菌病,由水黴菌(Saprolegnia sp.)感染所引起,水黴菌只會附生於受傷壞死的組織上,魚只多半因為捕撈運輸或寄生蟲的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等,使體表組織先有受損壞死病變,水黴菌再附生感染,病變部會有污穢狀棉絮物附著,常伴著鐘形蟲等的寄生感染,處理時可使用甲基藍、孔雀綠或福馬林等來控制水黴菌,並配合治療其他細菌性疾病的感染。

十六、 翻覆病
又稱鰾病,病魚的魚鰾常充滿氣體無法調節,魚只無法正常游泳攝食,使腹面朝上翻覆於水面,發病原因尚不很清楚,可能與餵飼的飼料顆粒太小及慢性發炎等造成鰾管阻塞等有關,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,改善餵飼方法及增強水流強度可減少發病機會。

十七、 脂肪瘤
脂肪瘤為一種上皮細胞的異常增生,由病毒感染所造成,病魚體表可觀察到腫瘤狀的增生物附著,不會影響魚隻的食慾和活動,也不會造成死亡,尚無有效的藥物可治療,可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切除再消毒傷口,但很容易再复發。

魚鄉:金魚資訊請點擊下面的連結

【魚鄉】我有話要說
【魚鄉】個人金魚屋
【魚鄉】蘭壽資訊
【魚鄉】獅頭資訊
【魚鄉】流金資訊
【魚鄉】蝶尾資訊
【魚鄉】珠鱗資訊
【魚鄉】水質維護
【魚鄉】爆頭增豔
【魚鄉】疾病治療
【魚鄉】細菌分析
【魚鄉】繁殖培育
【魚鄉】器材設計
【魚鄉】器材探討
【魚鄉】藻類抵制
【魚鄉】藻類探討
【魚鄉】濾材探討
【魚鄉】水草探討
【魚鄉】綜合資訊
【魚鄉】金魚新聞
【魚鄉】問與答

魚鄉:聯繫方式請點擊下面的連結

【魚鄉】痞客邦主專頁

【魚鄉】個人臉書專頁

【魚鄉】個人社團專頁

arrow
arrow

    【魚鄉】小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